赵听斋摇头,“我已经写完了!”
他说的认真,官兵们也不敢怠慢,匆匆的喊来了收卷的官员。
收卷的官员起初也很诧异,毕竟他听说是个少年提前交卷,本以为是个鲁莽的小子,结果恰好这收卷的官员还真认识赵听斋,故而没有多为难他。
赵听斋交卷在考场上倒是引起了一片轰动,不少顺州来的学子个个趾高气扬,活像第一个交卷的人是他们一样。
可惜无论赵听斋多早的交卷,他在门口也要等待一会。
按照惯例,需要凑齐十个人,这院门才会打开。
此时好在是雨已经停了,赵听斋不用撑着伞,只是坐在旁边官兵端来的椅子上稍坐片刻。
过了一会,也有人走了过来……
这人是第二个交卷的,结果赵听斋像是没瞧见他一样,连头都没点,更别说打招呼了。
这人有些不悦,他双手负在身后,看着赵听斋说,“在下淮州刘正人,不知兄台如何称呼?”
赵听斋目不斜视,“顺州,赵听斋。”
刘正人微微敛目,在记忆里很快就找出这个名字。他记得这位是十三岁便中了秀才的顺州神童,而且还是小三元。
可是,神童又如何,赵听斋这傲慢的模样,怕是传传言都是虚假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