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4章 君心
杨家老太太的确不是随便说说的,她是个说做就做的果敢性子。
前脚这些人刚走,杨家老太太就让于嬷嬷去把杨家来往密切的其他几房都喊了过来。
她这次丝毫不客气的说起了这件事,更是道,“若我知道谁往别人房里塞人,别怪我不客气!”
“当初老爷子和我可是说好的,分家了不掺和其他家的事,但是我并未这样做,你们有所求,我能搭把手的,我也搭把手了!”
“可你们要是让我不高兴了,这往后想让我搭把手,那可就难了!”
杨家老太太的话让众人瑟瑟发抖,那些有心思的,顿时也没心思了。
杨家老太太毕竟是杨家的主母,又是杨贵人的生母,她这一番话,还有谁敢在背地里乱来呢?
杨家闹的轰轰烈烈,而殿试的考场上,也是一场斗争。
……
殿试的考题,一般都和当时的事务有联系,大部分都是关于国家大事的。
而这次的考题分了好几道。
第一道题,问的是国策。
第二道题,问的是民情。
第三道题,便是北境战事,文人们的看法。
这三道题一出,不少贡士们都傻眼了,毕竟北境的战事其实是大越朝堂上吵的最厉害的事情,而在朝堂上的三派代表的态度也不相同。
他们如今给的答案,就等于早早的站了派系,这自然会惹的定燕帝厌恶,而若是不占派系,那么名次就会下降许多。
前面两道笼统的题目好回答,而实际上却很难,当然最难的,还是第三道题目。
贡士们都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,他们大多都在一边研墨,一边酝酿思路,过去了许久,依旧没有人开始下笔。
而郁危沉默了片刻后,便刷刷刷的提起笔开始写。
众人有些羡慕他,觉得这位会元当真是不知者无畏,故而才敢如此快速的作答,可他们也明白,不能在殿试里交白卷,故而又等了一会,众人都开始提笔写文章了。
一个时辰过后,郁危率先站了起来,他独自一个人去了茶水房喝了茶水,一路上有小太监跟着。
小太监没想到这位会元丝毫不紧张,的确是吃了茶水和茶点后,又回来继续写文章。
一路上,他都没有说半句话。
此时,大殿内贡士们都在提笔入飞……
大殿后方,礼部尚书开口道,“我方才听人说,这位会元去茶水房吃了点心和茶水,他倒是有心情,似乎很有把握!”
“他中了小三元,又连夺下两次魁首,自然有信心了!”
礼部尚书却是摇头,“未必,未必!”
“自信是好事,可自负……却是坏事了!”
众人听他这么一说,都听闻出一些他对郁危似乎不满的气息。
反而是一直未曾开口的礼部侍郎王清突然道,“少年人,有本事自然能自负!”
“若是我当年有郁会元这样的成绩,我何止是自负,我怕是更张扬了!”
礼部自己的人生了不同的话题,众人却也都是瞧着。
王清乃是二榜进士,他是王固贞的父亲,这些年一直是个默默无闻又为人低调的人。
谁都没想到老狐狸似的王清,却突然站出来帮郁危说话。
而且,王清还是礼部的人,故而礼部尚书的脸色多少有些难看。
……
过了午时,殿内的贡士们大部分已经写完了一篇文章了,而郁危速度更快,他前面的两篇已经写完了。
其他贡士都去茶水房吃东西填饱肚子的时候,郁危却是开始写第三篇了……
圣人曾说,为政以德。
郁危的笔下却写,可圣人并非君王,君王也未必要做圣人。
这几句话写的极其大胆……
因为历史上的帝王,都自居是圣人,可是圣人德行高,君王也需要如此吗?
郁危以为,让百姓受益的君王才是真的圣人,个人的德行若有缺失,又如何呢?
郁危会这么写,的确是在定燕帝在后面几年才会想明白的道理。他这样的举动的确很冒险,可为了北境和南方的将士们,他不得不冒险。
……
郁危交卷交的最早,他走出殿门的时候,周围还有些人会多看他几眼。
今年的题目最后一道题是定燕帝出的,不少文臣都知道,定燕帝想要从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