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文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如文小说网 > 大明:木匠皇帝?那都是刻板偏见 > 第84章 疑问

第84章 疑问

哗变,前往奉天门外"讨饷",令天子知难而退。

至于临淮侯李弘济,从始至终只扮演着"攒客"的身份,更没有能力行此大逆不道之事。

为了印证抚宁侯朱国弼的说法,骆思恭及魏忠贤二人接连提审了多位涉事其中的军营将校。

据他们所说,抚宁侯确实没有下达过此等大逆不道的军令。

倘若抚宁侯朱国弼及临淮侯李弘济与此事无关,那么恭顺侯吴汝胤乃至于成国公朱纯臣的嫌疑无疑便大了起来,尤其是二人己然伏诛,死无对证的前提下。

"承蒙万历皇爷信任,老臣常年奉旨提督京营,故而成国公朱纯臣自三十九年袭爵之后便是深居简出,身上也没什么兼着什么差事..."

英国公张维贤眉头紧皱,于脑海中慢慢拼凑有关成国公朱纯臣的琐碎片段。

"倒是恭顺侯吴汝胤,老臣与其打过几次交道。"另一旁的泰宁侯陈良弼顺势接过话茬,回忆着与恭顺侯吴汝胤为数不多的交际。

见天子望来,泰宁侯陈良弼赶忙拱手回禀:"前两年,恭顺侯府中的下人于永定门外与五城兵马司的差役发生了些许摩擦。"

"因为事情闹大,本侯闻讯之后,便是不轻不重的训斥了恭顺侯几句.."虽说己然时隔两年,但陈良弼仍对此事记忆犹新。

毕竟他身上虽然兼着"京营提督"的差事,但二人同为世袭罔替的勋贵,平日里也是同辈相交,吴汝胤并不一定会卖他面子。

可出乎他的预料,事后吴汝胤的态度很是"诚恳",弄得陈良弼都有些手足无措。

"哦?五城兵马司的差役居然敢拦恭顺侯府的马车?"听闻此事,朱由校顿时来了兴趣,赶忙追问道。

五城兵马司的差役们可都是人精,莫说恭顺侯吴汝胤这等世袭罔替的勋贵,就连与勋贵沾亲带故的富绅豪商都不敢得罪,怎会产生摩擦?

见天子好奇,泰宁侯陈良弼不敢隐瞒,继续补充细节:"本侯起初也颇为好奇,故而多问了几句。"

"据当事的五城兵马司差役所说,那次恭顺侯府的车队颇为庞大,他因一时好奇,便多说了几句,却不曾恭顺侯府的下人首接拳脚相向,将其打倒在地。"

"够霸道的.."朱由校轻轻颔首,不置可否的感叹了一句。

京师勋贵或许相比较朝中大臣,不过是一群失意的"吉祥物",但对于京师百姓或者寻常士卒来说,仍是不可逾越的大山,其府中下人自是趾高气扬。

"不过那受伤的五城兵马司差役因一时吃痛,倒也来了三分火气,首接掀开了其中一辆马车的盖板,却不曾想尽是明晃晃的白银.."提及此事,泰宁侯陈良弼仍是感慨万千。

没有半点意外,那支车队中的"家丁"尽是些在兵部登记造册的京营士卒,却沦为了恭顺侯府的下人,替其走南闯北。

正因如此,他方才在事情闹大之后,出面过问。

毕竟京营废弛,军中士卒沦为各家勋贵府上"家丁"虽是人尽皆知的事实,但终究是好说不好听。

"整支车队都是白银?"心思细腻的朱由校迅速抓住了问题的关键,不假思索的追问道。

"老臣也是在事后知晓,故而并不清楚其中细节.."经过朱由校的提醒,泰宁侯陈良弼好似也意识到事有蹊跷,沙哑的声音中充满着遗憾。

"敢叫陛下知晓,"不等朱由校面露失望之色,一旁的英国公张维贤便是主动补充道:"恭顺侯吴汝胤因为出身蒙古的缘故,倒是有不少旅蒙商人与其关系密切,一年到头孝敬不断。"

"为此,不少勋贵都是眼红的很。"

嘶。

英国公话音刚落,偌大的南书房中便是响起了一阵倒吸凉气的声音,刚刚还淡然如水的年轻天子满脸凝重,司礼监掌印太监瞠目结舌,就连泰宁侯陈良弼也是双拳紧握,呼吸急促。

"大伴,快去查!"近乎于下意识的,年轻天子的低吼声便于众人耳畔旁炸响。

"遵旨。"深深瞧了一眼"无心插柳,柳成荫"的英国公张维贤之后,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便是急匆匆离去。

旅蒙商人!

在英国公张维贤"无意"的提醒下,年轻天子茅塞顿开,只觉困扰他许久的难题终是有了答案。

自太祖朱元璋于南京建国称帝,逼迫蒙元皇室"北狩"之后,双方便为此展开了长达两百余年的对峙。

这期间,任凭蒙古部落内部互相倾轧,但却无时无刻不想着"反攻中原",甚至先后多次兵临北京城下。

隆庆年间,朝廷在吸取了此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