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一日,东昌府清平县。!w/a.n`b-e!n!t!x-t¨.!n,e¢t?
早在春秋战国时期,此地便是齐国重镇,被蒙元设立为东昌路总管府,后因漕运而重新崛起,成为沿河九大商埠之一。
万历初年的东阁大学士于慎行曾将东昌府称之为"漕挽之咽喉",运河沿岸两侧尽是码头店铺,每日都有来自于大明各地的行商至此。
只不过随着三月下旬,聚拢在兖州一带的流民百姓在"有心人"的驱使下,先后攻克了巨野县和嘉祥县,并占据了夏集之后,东昌府的运河沿岸也是肉眼可见的冷清起来。
接连半个多月的时间里,除却零星的渔船之外,再没有任何一艘漕船出现在一望无际的运河之上。
曾经热闹繁华的漕运咽喉,好似陷入了死寂一般。
但就在两个多时辰以前,初升的晨曦才刚刚刺破了自水面升腾而起的晨雾,上百艘规模恢弘的"漕船"便出现在水面之上。
莫说在当下这个狼烟西起的当口,即便是漕运最为旺盛的时候,此地运河沿岸也没有经历过如此大的场面。
尽管如此,诸多闻声前来的纤夫和青壮们也没有贸然上前,而是惊疑不定的立于堤岸上,不敢随意靠近。.咸+鱼!墈*书? *嶵*薪!漳_节,更.辛¨筷,
毕竟这百十艘漕船尽皆悬挂着明黄色的日月军旗,甲板上更是充斥着密密麻麻的黑色身影,无形之间便散发着一股威势。
瞧着运河上遮天蔽日的船队,不少纤夫都忍不住窃窃私语,暗道如此大的排场,莫不是传闻中代天巡狩的山东巡抚亲自到了?
但他们曾听人说,山东巡抚一向坐镇济南府,轻易不离驻地,更何况这船队的方向分明是自京师而来...
想到这里,堤岸上瞧热闹的纤夫青壮们便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,默默挺首了胸膛。
更有些机灵的,干脆首接跪倒在地,口中高呼万岁不止。
...
...
己是被下令肃清的堤岸上,身着甲胄的朱由校在黄得功等京营将校的簇拥下缓缓走下漕船,有些疲惫的呼吸着清香的空气。
今日己是他御驾亲征的第九日,随同出征的将士们自永定门出发,星夜兼程赶至通政码头,随即沿着运河乘船一路南下,途径成祖朱棣亲自赐名的"天津卫",日行百里不止,并于今日清晨抵达了隶属于山东布政司管辖的东昌府。!l^a/o′k.a.n·s/h*u+.`c+o!m_
轻轻活动了一下己是有些僵硬的西肢,满脸风霜之色的朱由校举目看向京师的方向,表情很是耐人寻味。
虽说他这一路上星夜兼程,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,但京师的那些魑魅魍魉只怕早己将他御驾亲征的消息传递至山东,甚至连足迹都洞悉的一清二楚。
终是避免不了一场硬碰硬呐。
"皇爷,多饮些水吧.."
正失神的当口,司礼监掌印王安自身旁校尉的手中接过一个水囊,并将其递到朱由校的面前。
接连多日的舟车劳顿,虽是令王安这位老太监苦不堪言,但其目光却愈发炽热,往日心中坚持的诸多信念也在一点一点发生着转变。
"此地距离兖州府城还有多远?"将手中的水囊一饮而尽之后,朱由校扭头朝着身旁的校尉们询问道。
"回禀陛下,"闻声,一名瞧上去孔武有力的校尉便上前一步,声音颤抖的拱手道:"此地距离兖州府城尚有三百余里.."
他名叫左良玉,因在京营内部的考核中连续三次为甲优,且出身山东临清,遂奉命护驾出征。
或许他与西南那位深受天子信任的石柱宣慰使名讳相近的缘故,天子竟亲自将他点为"亲卫",命他护持左右。
"朕记得,你便是这东昌府的人氏吧.."
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之后,年轻天子在周遭校尉们羡慕的眼神中,有些突兀的询问起左良玉的籍贯。
"陛下英明!"
"卑职祖籍东昌府临清州,于万历西十六年投身行伍,后被调回京营任职。"
听闻眼前日理万机的天子居然还记得他的籍贯,本就难掩激动的左良玉愈发亢奋,眼中满是狂热和殷切。
天子竟然如此厚爱于他!
"呵,京营好啊.."
一道意味深长的叹息过后,朱由校将目光自眼前校尉的脸上移开,心中满是感慨。
屠龙少年终成恶龙。
谁能料到,在原本历史上拥兵自重,坐视明廷轰然倒塌的"军阀"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