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好!”
面若寒霜的女帝,在听到李承佑的肯定答复后,也是难得露出了笑脸。.白\马_书-院_ !首+发*
“不愧是朕的儿子,既然你有这份为大周尽力的心思,那朕便成全你!”
“今后,大周皇子和亲突厥公主,造就两国世代姻亲,从此百年不起刀兵,两国世代交好,定会成为一桩千古美谈!”
话落。
文臣一列,礼部赵侍郎手持谏板挺身出列,沉声提议道:“启禀陛下,六皇子己到及冠封王的年纪了,先前因事而耽搁,如今六皇子殿下代我大周前往突厥和亲,微臣以为,应当为六皇子封王,以此才能彰显我大周的气度。”
赵侍郎乃是京城赵氏一族的族人,也是在先皇还未驾崩之前,最快站队女帝的一批人。
粗俗点说就是,女帝的狗腿子。
赵侍郎在会意了女帝己经迫不及待要借着这次和亲的名义,将李承佑给送走了,当即赶忙补充了李承佑还未封王这一点。
赵侍郎此言一出。
不少的大臣们都开始纷纷讨论起来。
女帝也陷入了短暂的沉默。
殿内仅剩的一些忠于李氏皇族的老臣,他们早就在女帝联合朝中诸多势力的共同安排排挤下,基本都远离了权力中枢机构,只剩下一些清闲养老的职位,他们除了只能露出愤愤之色外,也没啥办法能够阻止李承佑被送去突厥和亲的结局。^x~k¢a~n?s*h?u¨w¢u/.·c^o`m^
眼看结局是注定了,这些老臣们立即将想法打在了‘封王’这上面。
他们定要为李承佑,选一个顶好的王号,争一个不错的封地!
这也算是他们对先皇,对大周李氏皇族,尽的最后一份忠心了。
大周皇子封王,皆以单字的亲王为最,其次便是两字的郡王。
而单字亲王的王号,以‘周’为最,其次便是秦、齐、燕、赵、楚等王号,其所代表的,也皆是大周周边国力皆是不弱于大周的王朝。
而郡王的王号,多是以郡县地名为号,其所获得的封地,也都仅限于郡县一地。
亲王可获封的封地,可比郡县要大得多。
自大周开国三百多年以来,诸多亲王之中获封封地最大的,足有北境两州之地,封地百姓上百万之众,堪称之最。
只是可惜。
昔日那北境的两州,早在先皇驾崩之前、女帝掌权期间,便被迫割让给了突厥。
“启禀陛下,微臣以为,六皇子殿下为我大周可保百年安定,宁愿亲自入突厥和亲,此等大义实乃国之大幸,微臣认为,凭此功劳,可获封‘秦王’!封地江南、临安二州!”
“微臣附议。?白!马¨书/院^ ′庚′鑫~醉.全^”
朝中最后仅剩几位还忠心于大周李氏皇族的老臣一一出列请求。
下一刻。
赵侍郎当即带头否决了几位老臣的请求。
“不可啊陛下!”
“六皇子殿下身为我大周六皇子,受大周万民供奉,如今为我大周入突厥和亲,以此保两国百年安定,这本就是殿下身为皇子之职责,本就是职责,又怎能如此厚封?”
“若是开了这先例,那以后天底下的百姓岂不是只要都干好了自己的职责,朝廷就得大肆厚封?”
“......”
朝臣们你一言我一语,唇枪舌战。
作为当事人的李承佑,反倒是一副气定神闲。
对于李承佑而言。
封什么王号,重要吗?
封地是哪里,重要吗?
都不重要!
反正他要不了多久,他就会回到这里。
只是那个时候,他就不是站在大殿上了。
而是坐在现在女帝的那个位置。
而现在龙椅之上坐着的女帝嘛,阶下囚罢了。
争吵许久。
忽的,高坐龙椅之上的女帝猛拍了一下,大喝:“够了。”
下一瞬。
大殿满朝文武噤声。
“朕让你们商议承佑的王号,不是让你们在这里争吵的。”
顿了顿。
“朕刚刚也听你们说了许多,听多了也听倦了。”
“现在,朕想听听承佑的。”
话落。
女帝的视线落在了李承佑的身上。
眼看都要将自己送出去和亲了,还依旧要试探自己的女帝,李承佑心里暗骂了几句,但脸上还是不显,拱着手装作一副乖乖的模样:“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