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返回幽州。
他们的速度自然要比李淳风的铁浮屠快上不少。
所以,李承佑打算和李靖跟诸葛亮两方的兵马,加上玄甲军,在幽州来个里应外合。
顺势将幽州全境合围,形成犄角之势。
此番筹谋,在李承佑出兵漠北之前,就与诸葛亮有过合计。
如今卓尔祖地近乎于倾巢出动,那么主力军一定会放置正面。
大军突进,即使是灵活运用战法的主帅,也是顾前不顾尾。
只要正面能拖住卓尔铁骑的主力,等着李承佑赶到之时,无异于瓮中捉鳖。
至于幽州上三县能不能拖住卓尔铁骑的正面兵力,根本不在李承佑的考量范围之内。
毕竟。
有诸葛亮坐镇军中,还有李靖这种善于攻防战的将领领兵。
除非卓尔铁骑各个都是骁勇善战的精兵,否则根本不能短时间突破有诸葛亮这个智囊,以及李靖坐镇的幽州防线。
……
而此时。
幽州徽县。
诸葛亮位于城楼上方,眺望远处。
三十万由大长老率领的卓尔铁骑精锐,以万夫莫开之势,奔腾而来。
铁蹄震踏之下,大地都为之颤抖。
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,依旧只是冷眼旁观着。
早在李承佑出发之前,诸葛亮便命人昼夜不停地加高加宽城墙,并在城外布置陷阱,提前准备好各种防御工事。
徽县相邻的句容县和玉门县,也都做了相应的部署。
此刻的幽州上三县,将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。
易守难攻。
只是面对三十万铁骑扬起的沙尘,遮天蔽目。
诸葛亮和李靖还是同时对望了一眼。
转而相视一笑。
“怕否?”
“何惧?”
晚风微凉,两位千古留名的传奇人物,皆是意气风发的爽朗大笑。
此刻的徽县,在诸葛亮和李靖先前的一番商议下,部署了两万玄甲军与三万民兵,合计五万之众。
因为徽县是幽州之门户,第一前线的主战场,所以兵力部署要多。
而早在前几日诸葛亮忙于后政的时候,依旧没忘加紧练兵。
并大肆招收民兵兵源。
徽县的人员充足,几乎不用动员,纷纷自愿加入讨伐大军。
最先招募的两万民兵,还是诸葛亮与李靖层层选拔下来的。